1、主体是相对于客体而言的,“客体”就是肉体、能体以及外界事物;
2、主体是动态变化的,因此不要执着;
3、只有在作用中,才容易体认到“主体”,因此,我们的方法不是要“静”,而是要“动起来”,要“散”,要“舍”;
4、在肉体畅通、能体空灵的情况下,“主体”更容易被体认到;
5、体认“主体”是一转念的事,因此不要时刻执着“找主体”的事,找不到没有关系,就老老实实“打扫卫生”,让肉体通畅,能体空灵,这才是保险的路径,不然,老是想着什么时候能够找到“主体”,反而把做功夫的时间浪费了;
6、自己当下能够察觉到“拿着”的一切东西都放下,散开,舍掉;
7、让当下能够体会到的“心流”起来,展现出去,冲开、化掉一切“客体”,并把“化掉”后产生的空间推广到最大;
8、“在状态”,“在流里面生活”,慢慢自己就清楚了,“主体”自然就“后退了”,这是一个过程,不要急;
9、为什么作者说“工作、生活和修行是一回事!”因为都是这个“主体”,无论是打坐持咒吐气,还是用心做事,都是在“作用中”体会这个共同的“主体”及其变化;
10、终极的“主体”是自性,在没有证到这个终极的“主体”以前,“主体”都是相对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