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身体的外圆功

源自:禅吧网 作者:XWH

 
    外圆功健身的原理是利用了能体与肉体的平衡。与肉体重叠的能体,在肉体转圆的时候,肉体转起来会很快,能体实际上也会跟着转,在这过程中,一方面肢体运动也会使人的气血运动加剧,使气血静的时候身体里沉积下来的一些东西动起来,随着体内的能量散出来,通过旋转,按惯性的原理,把不太好的杂质病气甩出来。通过这样一次一次地循环的话,使肉体得到一次一次净化,基本的原理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个表达。
 
    大家可以先看一下相关的动画,自己先照着操作体会一下。
 
    说到外圆功,如果大家要练的话,行功布场的强度比较大,如果以前没有基础,上来就做,身体的反应会比较大。
 
    所以前期可以就练步子,正一圈、反一圈走步。只要正反的那个数合,能量场保持平衡就可以。不要单方向地转,这样相当于身体做螺旋运动,越转惯性越大,停住以后那个场还一直在那转,就会晕,这个晕是一直会持续下去。所以,如果意识晕了,就赶快反向转,同样的圈数转完以后,这个场就停了、不转了,大家可以去把握一下。
 
 
    参考资料:《圆功》选自《如何安心如何空》
 
    圆功是作者因缘所创的一套功法,分为三个独立的体系,即外圆功、内圆功和外圆功静练法。三个体系可以组合或分别练习,较为理想的组合形式为:外圆功独立练习,外圆功静练法+内圆功组合练习。
 
    对初习者来说,外圆功是一个非常好的入门功法,它能比较快地让人体会到能体的存在,并且有助于强身健体。而外圆功静练法则是后期静坐训练时极佳的起始准备练习方法,也是作者一直保持的基本习练内容。内圆功的训练可以使人具有用意念力改变局部环境的能力,当身体某一部位不适时,可以用此法舒缓一下患处。
 
    圆功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肢体或意念转圆的运动方式,使能体转动起来,利用不同能体的质量或密度差异,使质量大的能体借助惯性离开肉体,由于高能态场的传递速度快于低能态场,所以当收功时环境中的高能物质优先于离体的低能态能体场自然填入体内,从而实现能体与肉体的净化。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圆功的练习方法。
 
 
    九宫图和坐标系
 
    下图是一张九宫图,它是行功布场时习练者行步所需用到的。
 

 
    图中数字是每一宫的编号,与八卦是一致的。每一宫左上角和右下角的字,分别代表两种不同方向踏步时的落脚(左-左脚,右-右脚)。
 
 
    坐标系定义
 
    设习练者坐或立的方位是面南背北,定义XYZ空间坐标系如下:
 
    X轴:体侧中心与命门(或肚脐)同高处,由右至左(西→东)贯穿人体。
 
    Y轴:经命门,肚脐,由后向前(北→南)贯穿人体。
 
    Z轴:经会阴,百会,由下往上(与中脉相重)穿过人体。
 

 
    外圆功:
 
 
    起式
 
    两脚微分,两腿微屈,双手相叠置于腹前,面南背北松直站立于图 2.1 所示九宫图的中五宫内。意念“接地根”的同时,想象图 2.2 XYZ坐标原点处有一光球顺Z轴往下入地无限深;再意念“接天根”,此光球又顺Z轴返回,由下往上至无限高处,然后再回到原点;接着意念“天地人合一”,感觉头顶上方空间的能量下降,脚下地底的能量上腾,与人体相融成一体。
 
 
    布场
 
    左脚向左前方前伸,踏入第四宫,右脚跟进,转身面向西北,重心移至右脚,左手向下斜指第五宫,右手上举,坠肘,指尖与眼同高,成前推之势。起左脚踏入第五宫,开始行功布场。步法如下:
 
 
    左转
 
    →第五宫(左脚)→第六宫(右脚)→第七宫(左脚)→第二宫(右脚)
 
    →第五宫(左脚)→第八宫(右脚)→第一宫(左脚)→第六宫(右脚)
 
    →第五宫(左脚)→第四宫(右脚)→第三宫(左脚)→第八宫(右脚) 
 
    →第五宫(左脚)→第二宫(右脚)→第九宫(左脚)→第四宫(右脚)
 
    按上述步法从头至尾走完就是左转一周。如此行走八周后,在第四宫换式,重心移至左脚,右手向下斜指第五宫,左手上举,坠肘,指尖与眼同高,成前推之势。起右脚踏入第五宫,开始反向右转行走。步法如下:

 
    右转
 
    →第五宫(右脚)→第六宫(左脚)→第一宫(右脚)→第八宫(左脚)
 
    →第五宫(右脚)→第二宫(左脚)→第七宫(右脚)→第六宫(左脚)
 
    →第五宫(右脚)→第四宫(左脚)→第九宫(右脚)→第二宫(左脚)
 
    →第五宫(右脚)→第八宫(左脚)→第三宫(右脚)→第四宫(左脚)
 
    按上述步法从头至尾走完就是右转一周。如此行走八周后,回到第五宫,转身复位,重新面南背北站定。
 
    上述左右转圈布场的步法初习者可能记起来有困难,实际上它是有规律可循的。参见图 2.1 ,如果我们把九宫图分成一个十字区(横: 7,5,3 三宫 ; 竖: 1,5,9三宫 ) 和四个顶角( 2,4,8,6 四宫),你就会发现,落在十字区内的脚都是相同的,而落在四个角宫上的脚也是一样的。左转时,十字区内落的是左脚,四个顶角上落的是右脚;右转时正好相反,十字区内落的是右脚,而顶角上落的是左脚。具体行功时,要求全身放松,两手仿制往前推一扇大门似的,指向中宫的手搭着门轴,另一只手推着门板,一步一宫,依次前行,直至转完为止。

 
    转三维圆
 
    两手掌心向上分开成自然式从身体两侧上举过头,自然合拢转成掌心向下,顺YOZ平面划下后再由两侧上举划第二个圆。上述动作重复八次后,当两手垂下后不再从两侧上举,而改成掌心朝上顺YOZ平面上举,过头后自然分开,掌心向下由身体两侧划下,重复八次后转下式。
 
    接上式,两手掌心向上,由体前自然伸直(指尖朝前)从下往上平举过头后,转成掌心向下(指尖朝内)顺XOZ平面划下,重复八次后由下往上,两手弯曲,指尖向着人体上举过头后自然伸直,掌心向前由上往下划下,重复八次后转下式。
 
    接上式,两手自然由体侧抬起,掌心向前,由外向里搂抱画圆八次,再由里向外画圆八次。
 
 
    站桩
 
    两脚微分,两腿微屈,双手成抱球状,全身放松,体验自身与宇宙相融的感觉。
 
 
     收功
 
    两手顺Z轴由下往上将“地气”抱回,继续上举过头将“天根之气”抱回,顺Z轴往下至坐标系原点后两手左右自然分开,由身体两侧将周围的能量搂抱入内,至腹前两手相叠置于脐上后顺势一压,同时提一下肛,然后两手再自然下垂重复前述收功动作八次,结束。
 
 
    内圆功:
 
 
    姿势
 
    坐势一:双腿微分,以三分之一臀坐于硬板椅上,双手叠置于腹前,掌心向上,下颌微扣,全身放松。
 
    坐势二:盘腿入座,其余姿势同上。
 
    立势:双脚自然分开,两膝微屈,双手相叠,掌心向内搭于腹上,下颌微扣,全身放松。
 
 
    意念
 
    将一光球或太阳由百会顺Z轴吸入命门,用意念使光球分别以Z轴,X轴和Y轴为轴心,左右各转八次,共计 8*2*3=48 次,然后将光球移至下一处继续转三维圆。当光球最后重返命门时,意念“万流入海归命门”,感觉体内各脏器的能量全部汇入命门,然后再在命门转一次三维圆。接着在人体坐标原点处,以Y轴为轴心,由小往大逆时针方向画圆,共计三十六圈。入静,体验和宇宙相融的感觉。最后,再以顺时针方向,由外向内画圆,二十四圈后正好转回原点,然后两手顺势向脐上一压,同时提肛,收功。
 
    光球在体内的移动顺序如下:
 
    命门→左肾→肝胆→心→脾胃→肺→右肾→命门
 
 
    外圆功静练法
 
    盘腿入座,双手掌心向下分置于膝盖上,意念将九宫图置于人体坐标系XOY平面上,使中宫位于原点Z轴处,用意念使Z轴在九宫图上按外圆功布场步法转圆。
 
    以Z轴为中心,用意念分别在XOZ,YOZ和XOY平面上画圆,正反各八次。以XOZ平面为例,意念沿Z轴向下至无限深,然后向外由身体两侧往上,至无限高处合拢,顺Z轴向下,如此八次后,再由下顺Z轴往上至无限高处,然后分开由身体两侧向下画圆至无限深处合拢,再顺Z轴向上开始下一次画圆,八次。至于YOZ和XOY平面上的画圆,具体方式与上相仿。
 
标签: 身体  外圆功  净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