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聊聊我们的身体与吐气练习中的反应
源自:自主健康网 作者:行一
这个肉体,我们好像再熟悉不过了,但是真有点问题,又会觉得如此陌生。
西医对人体的认识基于解剖学和生物化学的研究上,已发展到分子水平。相对于西医把肉体看成一个物质存在,中医则更多地把人当成一整体,一个活的生命体来看待,研究的是活人。比如经络,只有活人身上有,中医研究,西医体系里就没有这个概念。
我们在练习吐气法的时候,要从对肉体的关注转到对能量运动的关注,用中医对人体的认识更容易解释练习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反应。但是,我们也无法脱开这个物质基础去讨论能量运动。所以兼具西医和中医知识的习练者,可以把两方面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有利更全面地认识生命实相。
说说吐气法练习中身体反应与中医对人体认识间的关系。
绝大部分练习者会出现的一些反应,都是和人体的上中下三焦相对应的,打哈欠、咳嗽这类,与上焦对应;嗳气、打嗝等与中焦对应;排气、拉肚子则和下焦对应。关于上中下三焦,杨师在《自主健康 圆满养生》讲座里这样表达:
“我对三焦的认识的话呢,大概是这样一个概念,就上中下三焦按方位来讲的话呢,就是大概胃以上是上焦,然后在脾胃这块儿是中焦,然后下面这块儿是下焦,那么三焦在这里头(身体)到底对应在什么地方呢?我把它定义为,上焦实际上是肺到上面,体内的空间,就肺里有肺腔么,食道,鼻腔,这里头都是空间,是上焦的范围。然后中焦就是胃里头的空间,包括它辐射出来的场里头,这个空间。下焦就是大小肠里及其辐射到体外的空间范围。
实际上这也比较符合它这个表中里的概念,等于说你,相当于身上的东西要出来的话,假如说胃里的东西出来,它肯定先到空间里头,胃的那个壁上先到空间里头,然后在空间里头通过打嗝或者吐,把它带出来。然后肺里头的东西呢,肯定也是在空间里头,通过呼吸,吐气给它带出来。那么同样,外在的影响也是通过这样的一个渠道影响过来的。”
我们可以从练习中产生的反应,结合这些认知,建立起对应关系,籍此来认识自己的身体。
经过一段时间练习,“三焦和包络应该先动起来,最开始的反应就是那个虚火就走掉了,然后下面就寒的东西,表层的寒就排掉了。然后再开始顺着它这个五行的这套体系,然后一重一重,由表到里,一重一重进去,这个是肉体,肉体层面的影响。所以这个大概是这样一个概念啊。”(摘自《自主健康 圆满养生》讲座)。
对应我们练习时身体产生反应,虚火走掉的反应往往就是出汗。有些习练者练着练着不出汗了,觉得自己好像停滞不前了,其实是虚火去掉了,再下来是排寒,表层的寒,同样是出汗,这个出汗法和之前又不一样,然后,排寒的过程又是一重一重深入的。
客观地观察自身的变化,需要习练者从主观上放下已有的概念去观察,同时需要更细微的觉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时,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也许不是马上就能做到,但经过一定的训练一定可以做到。
本号的几篇相关课程都有助于读者去认识自身的变化,可以再读一读:
以这些对人体的认识为基础,我们可以大致判断哪些是吐气练习中产生的自然反应,哪些是因为操作不当产生的反应,同时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采取一些适当的措施缓解或加快这些排寒反应。
标签:
相关文章